图片来源:番茄社
记者|王公逸
去年的微软品鉴会上,我见到了初代Surface Pro X。在科技产品的命名中,“X”总意味着某种探索,有一种未来感。
Surface Pro X的面世也的确如此:二合一的形态、LTE的连接功能、Windows on ARM的架构,这些元素组合下的Pro X,是微软对于“移动生产力工具”的全新思考。
时隔一年,Surface Pro X升级款发布,带来了全新的配色以及Microsoft SQ™ 2芯片等等升级。作为一款为移动而生的二合一设备,今天就来聊聊我的使用感受。
作为微软的“亲儿子”,Surface家族一直是Windows产品的设计标杆,当然新款Surface Pro X也不例外。
本次的升级款带了全新的亮铂金配色,是一种带有磨砂质感的金属材质,微软Logo位于背壳的下方,整体透露出了精致,自带一份简洁的科技感。
外观上虽有多种颜色可选,但个人感觉亮铂金键盘与亮铂金机身最契合。同时,键盘依旧是Alcantara欧缔兰材质,品质感十足。值得注意的是,整个键盘面板比较纤薄,按压时会稍显绵软,不过好在打字的回馈感十分明显,键帽也足够大,有利于用户盲打且不会按错。
键盘顶部预留了Surface Pen的收纳位,放置其中时还可对其进行无线充电,保证功能性的同时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自己的触控笔了。
此外还有一份设计巧思藏在其中。触控笔的收纳位可进行折叠,完全隐藏后,键盘会与桌面形成一个夹角,个人感觉此时键盘使用起来会更加舒适,因为倾斜的键盘一般更有利于输入,形成了类似键盘支架的效果。
当然了,Surface Pen的书写感受依旧非常不错,延迟差不多只有2毫秒,顶部还可直接作为橡皮擦使用,非常适合有设计或作图需求的用户使用。
新款的Surface Pro X依旧是13英寸PixelSense 触摸屏,分辨率为2K级别。使用下来,触摸的延迟较低、显示素质也非常细腻,同时这块屏幕依旧是3:2的屏幕比例,相比起常规比例,3:2可以纵向显示更多的内容,比如聊天、阅读文档等等场景,更加具备生产力属性。
卸下键盘后,Surface Pro X会自动切换为“平板模式”,此时各种图标以及选项会变大,方便用户进行触控,加上屏幕重774g、厚度为7.3mm,拿在手中还是非常轻便的,但问题是并没有太多软件、为“平板模式”开发适合触控的移动版应用,这部分会在下文的生态中详细展开。
Surface Pro X搭载了Microsoft SQ™ 2芯片,这是新一代产品最重要的升级之一。这块芯片能够带来更快的千兆级LTE连接、更强劲的性能以及更长的续航,我们一样样来说。
首先,升级款的续航时间最高可达15小时,插入流量卡后,我实际使用差不多是8小时左右。同时,Surface Pro X配有65W快充头,一小时内可充入75%左右,此外也依旧采用了Surface Connect磁吸式充电口,充电时指示灯会轻轻亮起。
其次,得益于SQ™ 2芯片的特性,Surface Pro X支持LTE连接,即可插入SIM卡进行联网,此时就凸显了其移动办公的生产力属性。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如果在外使用时,一般都是手机打开热点进行联网,但缺点就是手机掉电迅速。因此Surface Pro X非常适合有移动办公需求的用户,点击菜单中的“手机网络”选项,即可一键切换至流量卡,非常便捷。
由于SQ™ 2芯片基于ARM架构,虽然性能相较于上代有提升,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即软件的兼容性。
ARM架构其实是大势所趋。桌面与手机端软件在同一个架构上运行,打破两种设备之间的壁垒,是许多科技巨头对于未来设备的共识,例如今年苹果所推出的M1芯片,也已选择加入了ARM阵营。
其实微软行动的更早。ARM架构的新款Surface Pro X上,包括微信、飞书、Office全家桶等等常用软件都能在SQ™ 2芯片上流畅运行,简单的PS也可以胜任,但也无法支持一些x86编译的大型桌面软件,不过作为移动办公的设备,大型软件确实也不在Surface Pro X的使用场景之内。
不过正如前文所述,Surface Pro X的“平板模式”,加上ARM的底层架构,这些都为运行移动端App提供了天然的硬件基础,也一定是微软设计Pro X的初衷之一,那么怎样提高Windows on ARM的丰富性、解决更多软件的兼容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Surface Pro X之后能达到的高度。
总体来说,受益于轻便的机身、LTE 的连接以及进一步提升的续航,新款Surface Pro X可以说是为移动轻办公量身打造的产品,作为生产力工具,它有着明确清晰的产品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