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安卓系统凭借免费、开放的特性,打败了塞班、微软等一众系统,与苹果 iOS 共分天下。
但在 5G 时代,安卓的缺点逐渐暴露:碎片化严重、运行效率低,已不能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需求。
这时,一个精简、安全、可运行于任意设备的系统呼之欲出。
Fuchsia OS
早在 4 年前,谷歌就在秘密研发 Fuchsia 系统。
它是谷歌继 Android 和 Chrome OS 后开发的第三个操作系统。
相比安卓,它具备两大新特征:分布式、微内核。
所谓分布式,就是一个系统可以在所有设备上运行。
无论电脑、手机、汽车、手表,或智能音箱。
所有的设备运行一套系统,这就意味着对开发者而言,软件只要开发一次,就可以在所有设备上同时运行,极大丰富了软件生态。
最重要的是,分布式系统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万物互联。
举个例子: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所有数据共通共享。
明白吗,它不光是设备之间的联动,更是账号、数据之间的联动,和现在的 小x同学 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正因如此,分布式系统在玩法上也存在更多可能:
(左:小x同学语音触发;右:分布式系统自动感知)
某种程度来说,分布式系统,就是苹果全家桶多设备协同的升级版。
系统想要做到分布式,能运行在所有智能设备上,那就要求系统必须精简,也就是所谓的“微内核”。
以安卓为例,安卓的代码超过 1 亿行,仅内核一项就超过 2000 万行,非常复杂。
但是呢,我们平时真正用到的代码只有 8% ,所以安卓系统很难保证流畅。
因此,Fuchsia 使用微内核设计,任何设备都能轻松运行。
微内核除了精简高效,还有什么好处呢——安全,稳定。
现在我们使用的安卓系统使用宏内核,内存管理、权限控制、文件调用全部由系统说了算。
这就出现了一个弊端:
但微内核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微内核只相当于一个信息交换中心。
(左:宏内核;右:微内核)
各模块之间相互隔离,单独加锁。即便不法分子攻破了“图像”,也触碰不到其他模块,因此更加安全。
也正是因为各模块之间相互隔离,所以即便一个模块崩溃了,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在可靠性上,微内核设计更加优秀。
Fuchsia 和华为鸿蒙 OS 有什么区别
是的,分布式+微内核,正是华为鸿蒙 OS 的最大特性。
可以看出,这两个系统在定位上是一致的,一定是竞争关系。
那么,两者到底差在哪呢?
我想,可能是公司定位不同。
所以,在实现分布式的方式上,两者会存在不同。
在 2019 年 9 月鸿蒙发布会上,华为清楚地表示,华为实现“万物互联”的方式是“分布式软总线技术”。
说白了,就是把设备组成小型无线局域网。
但谷歌的核心显然不是硬件,所有硬件接入谷歌账号,24 小时播放谷歌广告才是他想要的。
所以谷歌的体系下,账号依然是核心,联网是必不可少的。
安卓何时淘汰
谷歌虽然有心,但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并不容易。
今年年初曾有外媒报道,谷歌的 Fuchsia 开发即将结束,已进入实测阶段。
不过谷歌却回应道:不要尝试将 Fuchsia 作为主力系统,因为这个系统现在并未做好准备。(言外之意是,其实现在已经可以用了,只是没那么好用)
但是,启人要说但是了。
虽然谷歌一再否认想用 Fuchsia 替代安卓,身体却异常诚实。
就在本月 10 日,低调开发了 4 年的 Fuchsia 突然宣布开放源代码。
在开放源代码的同时,谷歌还发布了 Fuchsia 的技术路线图,并呼吁更多开发者加入进来。
等等,免费、开源、联合广大开发者,是不是有当年安卓内味了?
当然了,一个系统能不能成,要看的不光是系统先进与否。
生态的建立,才是最大的难点。
未来到底是谷歌的还是鸿蒙的,还很难说。
但不管怎么说,安卓被谷歌抛弃,只是个时间问题。(只是时间可能会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