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2009年的表现虽然依然很稳健,营收4521亿元,增长9.8%;净利润1152亿元,增长2.3%;客户规模超过5.22亿,增长14.2%。作为营收数千亿的国企、央企,"稳健"是个褒义词,但在当时"无快不破"的时代里,"稳健"成为了贬义词。
不过,2009年,中国移动的发展遭遇了众所周知的非可抗力因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羸弱的3G,暗渡陈仓的中国移动
2009年1月7日,在国外已经商用3G很多年以后,工信部终于在这一天正式向三家移动通讯运营商发放3G牌照,中国终于进入3G时代。但结果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按照设计,中国移动将采取中国自己研发的TD-SCDMA技术标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分别采取更成熟的WCDMA和CDMA2000标准。
当时,中国成为惟一一个同时运营三种不同3G标准网络的国家,放眼全球,绝无仅有!但站在更高层的角度,这其实大有深意:一方面想扶植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想平衡市场竞争。与此同时,还想通过3G网络建设,拉动内需,以应对当时的经济危机。
国家从大格局层面安排的天衣无缝、合情合理,但对于个体而言,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电信、联通手握更成熟、先进的3G网络,在客户拓展上势如破竹,尤其是中国联通,凭借wcdma和iPhone两大杀手锏,抢夺了中国移动很多中高端客户。中国移动拿着网速只有100K的td-scdma,欲哭无泪。
当然,遭遇不公的中国移动并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来了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方面,中国移动积极推进3G网络建设和优化。3G二、三期工程建设已完成,网络覆盖扩展到全国238个城市,地级市覆盖率超过70%。认真解决了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技术问题,3G网络质量明显提升。"暗"方面,中国移动在拿到3G牌照的同时,已经把研发4G提上了日程,这个策略从事后看,可以说是无比正确的,无论是对中国移动,还是对国内通信行业而言,都是如此。虽然中国的3G牌照发放较晚,但是中国的4G网络建设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移动在最短时间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4G网络。
本来可以成为智能手机巨头的中国移动
2009年,中国移动做了两个众人瞩目的举措——第一、中国移动应用商场(Mobile Market)上市发布。第二、中国移动推出自行主导研发的智能移动终端平台——OPhone平台。
这两大动作虽然谈不上有多创新、前瞻,Mobile Market是模仿苹果的app store,OPhone是参考android,但以中国移动的客户体量和平台能力,这两大平台的推出,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是巨大的。
Mobile Market是全球首个由运营商开设的线上软件商店,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放,开发者和中移动将按照7:3的比例进行收入分成。当时,中国移动对此是寄予厚望的,毕竟传统通信业务在当时已经遭遇瓶颈,而中国移动在新兴业务上尝到了甜头,希望通过Mobile Market再造一个中国移动。而国内的开发者更是欣喜若狂,当时个体开发者是很难有正式、规模变现的渠道,中国移动这样的大平台的出现,很可能将改变整个产业的形态。
而中国移动在Ophone的野心更加大,比起中国联通单纯寄望iPhone和中国电信仍忙于拉动产业人气,中国移动的的做法更加激进,它直接推出了自有的手机操作系统平台OPhone,同时利用财大气粗的影响力说服了几家厂商,在其新推出的手机上搭载OPhone,并内嵌了139邮箱、飞信等中国移动传统增值业务。
如果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中国移动是有机会成为苹果、三星这样的智能手机厂商巨头的,可惜,仅仅不到两年之后,中国移动宣布OPhone策略失败,撤下了这个产品。而Mobile Market名噪一时后,迅速陷入平庸,苟延残喘。
为什么强大得不可一世的中国移动会经受如此惨败?失败的过程固然有很多产品设计上、流程机制上的、用户服务上的问题,但这些都是战术层面的,随时可以修正,而我认为,失败的根源则在于中国移动的封闭,虽然看上去中国移动推出了开放的平台,欢迎大家一起玩,一起赚钱,但从中国移动的目的上看,它没有说出口的目的是:在智能手机和3G来临时仍然能像以前一样垄断市场,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中国移动施加了太多的限制和要求,去试图维持"一条短信1毛钱"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