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客优

1234
海底捞发“寻人启示”:如果没有人接班,火锅能火多久?
2020-04-30 来源:投中网 阅读:642

第一批中国企业家,还没彻底老了,就想着提前退休了。这一回,焦点不是二代,机会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4月28日,海底捞创始人、49岁的张勇宣布了接班人计划。张勇称,自己将在10至15年内退休,在这期间将进行领导人才接班选拔计划,找到“爱海底捞、业务熟练、又能洞察人性”的接班者。

(图:海底捞接班人公开信)

张勇说:“近两年,我们四个人都特别担心,担心我们学习能力跟不上。我们四个人(创始人)还特别害怕,害怕我们沦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发出寻找接班人的当天,海底捞公告内部人事变动:佟晓峰辞任CEO等职,并委任CTO周兆呈为公司董事/联席秘书,李朋为财务总监(CFO 暂空)。

周兆呈具有20年媒体经验,于2018年担任海底捞CTO协助制定发展战略,履新后有望进一步强化公司远期战略规划;李朋曾在可口可乐、百威等公司负责财务工作,2014年加入海底捞,消费行业及财务经验丰富。

这两项任命,都表征着海底捞对远期的布局。

但在海底捞的这趟远征里,人是最关键的要素。

投资过老乡鸡、洽洽、来伊份、东鹏饮料、小罐茶、巴比食品的加华资本董事长宋向前对投中网表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我国的第一批企业家面临退休和重大权力交接。通过海底捞的接班人计划,我们可以看到海底捞不是家族企业,并不是第二代接班,而是把机会对内部开放。

宋向前认为,此次海底捞公布接班人计划,在情怀背后是企业家对未来的战略思考:如何把海底捞做成生生不息的企业,背后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作为国内餐饮行业中唯一品牌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连锁餐饮集团,张勇的接班人计划表明,海底捞比其他餐饮企业更早一步在思考企业未来。

至于海底捞要用十年时间遴选接班人,宋向前认为有一定道理:一是,在十年的时间维度中,选择余地很大;二是,打通职业管理人的晋升通道,稳定中层干部;三是,将股东与管理进行科学的隔离,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除了人才,海底捞的这趟远征还需要创新要素支持。

张勇在接班人公开信里透露,海底捞已对“家族长”以上干部的收入实行了“限高令”,要提升工资只有两条路:干没干过的事和内部创业。

找人接班的焦虑之外,张勇其实还面临着另外一重焦虑::火锅到底能火多久?海底捞如何才能基业长青?

火锅还能火多久?

火锅,是中国餐饮业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板块。

宋向前对投中网表示,火锅是非常古老、优质的赛道,产品生命周期强,目前集中度不高,这意味着海底捞还有巨大的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中国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达到4.3万亿元。而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2018年主要火锅企业占整个餐饮业的份额为15.4%,2018-2022年预测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0.2%,高于其他中餐板块。

火锅的强劲地位,主要得益于几大特性:标准化、易复制、黏性高,并且具有高自由度。

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麻辣的川式火锅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火锅类型,2017年约占中国火锅餐饮市场的 64.2%。

美团点评《中国餐饮报告 2019》数据显示,2018年美团点评平台中,火锅品类消费订单量、消费总金额在所有餐饮品类中都居于首位。

目前我国火锅业态布局范围较广,渗透率较高。目前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火锅店数量预计超 10 万家,预计2020-2022 年的一二线火锅店数量增速较近两年火锅店的总体增速较慢,预计年均增速约3%,2022 年达约 10.6 万家。

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域菜系众多,消费者需求日新月异,行业竞争激烈闭店率高。根据美团点评《2019 中国餐饮商户发展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显示,77.1%的餐饮经营者认为餐饮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或“比较激烈”,2018 年餐饮行业闭店率高达 70%,餐厅平均寿命仅为 508 天。

从饱和度来看,在一二线城市,以海底捞为例,目前一二线城市基本每家店的距离平均在 5 公里以内,3 公里左右,且都聚集在城市较核心区域,一线城市如北京,每家海底捞餐厅覆盖人数大约在30-40万左右。

海底捞2019年的财报显示,一二线城市的天花板隐现。

目前,海底捞在一线城市共有餐厅190家,二线城市332家,三线及以下城市194家。2019年,海底捞在翻台率上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一线城市餐厅的翻台率为4.7次/天,去年同期为5.1次/天;二线城市餐厅的翻台率为4.9次/天,去年同期为5.3次/天;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翻台率为4.7次/天,略低于去年同期的4.8次/天。

同时,2019年,海底捞二线城市的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为-1.9%,去年同期为4.3%;一线城市的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为-0.2%,相比去年同期的11.7%大幅降低。

一二线城市餐厅人均消费上涨、翻台率下跌,同店销售额也出现负增长,说明海底捞在一二线城市的单店收入增长已现天花板。

因此,海底捞正在重点布局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2015-2018年营收占比由 5.5%提升15 个百分点至 20.5%,2019年达到22.3%。

从海底捞近两年的扩张趋势可以看出,一线城市增速稳定、空间有限,二线城市增速明显加快,居于较领先的位置,三线及以下城市开始崛起。而海底捞对三线城市的下沉,是否意味着火锅渗透率的天花板已经不远了?

据中信建投预计,未来三年火锅产业链的市场空间超过万亿。

但未来十年甚至十五年火锅市场还有多少增量,这个问题至今无人能回答,不过我们看到的是,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由于海底捞的品牌效应提升了火锅的价格和毛利率,这导致这个市场涌进诸多新进入者,诸如“小龙坎”、“大龙焱”、“哥老九”等品牌都在瓜分海底捞川味火锅的蛋糕。

多元化焦虑

此次疫情事件狠狠打击了海底捞:其于1月26日起暂停中国大陆所有餐厅,3月12日起重新开放大部分门店,这将对全年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海底捞尚未公布一季度业绩,以海底捞在新冠肺炎的餐饮门店平均停业时间为45天为前提,并以2020全年翻台率下降至4.0次/天的保守假设下,机构测算得海底捞2020年业绩约17.48亿元,下滑25.5%,而此前预期增长41.5%。

为了向集团化布局,提高自身的护城河和风险抵御能力,海底捞一方面横向延伸更多餐饮业态,另一方面纵向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全布局。

2012年,海底捞前 CFO 苟立群、现COO杨利娟等人成立“U 鼎冒菜”,2019 年3月,海底捞拟以2.04 亿元收购优鼎优全部股份。2019年11月,海底捞收购“汉舍中国菜” 及“Hao Noodles”品牌持有的餐饮业务。

U鼎冒菜虽是火锅近亲品种,但偏向快餐,“汉舍中国菜”则偏向中式正餐,海底捞收购举动是公司多元化的尝试,表明其计划横向拓展覆盖面、进军其他餐饮品类,体现了海底捞寻求新增长点的发展诉求。

对于上述多元化并购,宋向前表示,对海底捞来说,一定是选择大赛道的行业,快餐行业是6000亿的市场,行业利基大,集约度低,这是海底捞出于战略方面的选择。

除了横向扩张,海底捞对上游产业链的延伸和布局在国内领先,并已对上游供应链运输、自动化设备配菜、上游羊牛肉及蔬菜等原产地实施布局,三者有望在未来为海底捞的食材半成品到家业务打下基础。

目前,海底捞集团关联公司主要涵盖底料供应、原材料采购、仓储物流、公司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广告营销设计等环节,形成了较深的产业链壁垒,为集团长期发展提供基础。

宋向前对投中网表示,目前海底捞在供应链的全环节布局,将各个职能模块化、子公司化,不仅为海底捞自身提供服务,还为整个行业赋能,正在成为一个餐饮集团化公司。

此外,在创新方面,公司通过自动化控制成本,预计将在2025-2030年实现大规模的传菜及后厨作业自动化。

在2019年,公司开了3家海底捞智慧餐厅,对传菜、配菜、配锅、后厨等实施深度自动化作业。人工成本为餐饮领域费用的第一大项(海底捞人工成本2019年占比30.1%),且在后续仍呈持续上涨趋势。

国金证券认为,中长期来看,当火锅慢餐业务步入成熟期之后,门店扩张空间进入饱和阶段,单品牌门店扩张对增长贡献程度有限,海底捞长期发展动力来源于深耕海底捞持续积淀的产业价值链,完成企业转型,将价值链横向纵向扩宽,使海底捞由餐饮单品牌企业向综合性餐饮管理平台转型。

向餐饮巨头挺进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餐饮行业集中度非常低。

虽然中国的餐饮业规模仅次于美国,但美国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率和集中程度远远高于中国:根据《中国餐饮报告 2019》数据显示,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仅为 5%,而 2018 年美国餐饮连锁率高达 30%,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根据美团点评数据显示,中国4.27万亿的市场约有800万家门店,而美国4.6 万亿的市场只有90万家门店,其中约 50 个餐饮品牌旗下连锁店铺数超过1000家,有约 50 家餐饮品牌的销售规模超过10亿美元,排名前三的麦当劳、星巴克、赛百味,均有1万家以上的连锁店。

而以中国的火锅市场为例,在2018年前十大火锅品牌中,海底捞占有率仅为2.2%,前五大品牌占有率仅为5.5%。

目前,海底捞是国内最大市值中餐品牌,最新市值1788亿港元,而美国最大的连锁餐饮集团麦当劳的市值为1399亿美元,海底捞成为一家餐饮集团巨头的道路还很远。

以百胜集团为例,其所涵盖的餐饮领域和旗下的餐饮品牌非常丰富,曾经红极一时的小肥羊,在 2011年正式被其收购。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表示,餐饮品种丰富度的提升,对于火锅龙头企业或是其他餐饮龙头企业来说几乎是必经之路,多品类多领域的餐饮产品能有效丰富定位客群,拓宽受众,利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战略的丰富,营销手段的多样性以及发展的协同作用体现,有助于餐饮企业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规模效应。

但海底捞联合创始人施永宏也曾经公开表示,跨品牌、跨业态发展的难度非常大,海底捞在做U鼎冒菜之初就发现,火锅和快餐的运营思路有很大的差异,也给海底捞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对此,宋向前表示,对比国外的餐饮集团巨头,海底捞还处于初级阶段,后续的多品类扩张一定会遇到学习曲线的问题,但相对于其他餐饮企业海底捞后台能力、管理能力都很强,创新和迭代速度会更快,是否能成为中国的“麦当劳”还有待观察,不过成功的概率比较高。

道客优(www.daokeyou.top)提醒:本网站转载【海底捞发“寻人启示”:如果没有人接班,火锅能火多久?】文章仅为流传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凡呈此道客优的信息,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转载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对道客优转载文章有疑问,请及时联系道客优,道客优将积极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