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 李叙瑾
柯达胶卷
近日,柯达公司获得美国政府7.65亿美元贷款进军医药行业消息冲上热搜,公司股票一夜暴涨200%,第二天涨幅逾318%,而后降温,但仍在本周累计涨幅仍超过900%。
曾经在胶片时代闻名全球的柯达,在数据时代,由于转型不力,一度申请破产重组。淡出市场目光多年后的胶卷大王,此次“高调回归”竟是跨行制药。
一、胶卷大王搭伙政府绝处逢生
7月28日,美国政府宣布依照《美国国防生产法》给予柯达公司7.65亿美元的贷款,以支持柯达推出制药业务部,专门生产非专利药品原料,这其中包括抗新冠病毒药所需的25%原料药。
此次接下“拯救”美国制药任务的柯达属于“临危受命”,这背后具有一定政治意味。但对于柯达这家商业公司而言,这或许也是一次绝处逢生的机会。
29日柯达股价涨幅318%来源:东方财富网
在柯达股票暴涨前的4个月中,公司市值始终徘徊在1亿美元左右。然而这笔贷款却超过公司市值7倍多,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战斗机会的开始。
柯达现任CEO吉姆康宁扎信心满满地表示,以柯达现有的基础设施使它可以迅速地启动和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药品原料生产将占到柯达业务的30%至40%。
特朗普称这是“美国制药业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交易”,这一举措旨在重修美国本土药品供应链,以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白宫贸易顾问纳瓦洛接受采访时,高度评价柯达公司,“这是美国工业实力复兴的时刻。”
据此前媒体报道,美国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特朗普政府一直寻求摆脱对外国药品生产链的依赖,鼓励美国企业在本土生产药品和原料。特朗普还表示,“我们将夺回我们的工作,并使美国成为全球主要的医疗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
二、黄色巨人坠落前的辉煌
柯达也曾经有过辉煌过往。
1878年,一名24岁的美国青年乔治·伊士曼因热爱摄影,但苦于旅游途中要携带过多笨重的摄影器材,他决定投身改善摄影技术的事业。两年后,有他创办的柯达公司正式在在纽约州罗切斯特成立。
作为一个天生的发明家,伊士曼很快在1988年就推出卷式感光底片的相机,当他将第一台把卷式感光底片的新式简单相机交到消费者手中时,柯达凭借优势的感光工业,迅速占领美国市场。
接下来的近100年的胶片时代,那是属于柯达的迷人时刻。就像柯达的广告语一样“你只需按下快门,剩下的都交给我们”。柯达的确按照它初创的愿景帮助人们记录人生,特别是1900年,柯达销售售价仅1美元的相机,使摄影进入千家万户。
整个20世纪里,历代柯达工程师们在纽约柯达总部近1600万平方英尺的制造空间里刻苦研发,累计共获得了19576项专利。其中最为耀眼的是1975年,他们研发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于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柯达在美国胶卷市场份额达到90%,并且很快走出国门。你会在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看见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1981年,柯达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鼎盛时期的柯达,员工总数是14.5万,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或谷歌。
而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并迅速扩张是1994年。还不到十年里,柯达在中国有接近8000家的彩色冲印店。
但神话终会有终结的一天。随着蓬勃兴起的数码相机,曾经胶片时代的王者柯达,掉队了。
也许是担心数码相机冲击自己核心胶片业务,或是低估数码技术的发展速度。柯达的高管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种一开始只有0.01像素的低分辨率的数码相机会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致命打击。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有了大量的厂商在数码技术领域激烈竞争。但远在重洋的柯达不知道,反应也迟缓了些。
1991年,东芝公司发布第一台面向市场出售的数码相机,从此,拍照正式进入数码相机时代。1995年,柯达公司做出全面发展数码相机的战略决策时,为时已晚。终于在2001年,后起之秀日本富士写真胶片株式会社销售额首次超越柯达。
而后,佳能、尼康和其他公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占领数码相机市场。柯达原有的胶片业务大幅萎缩,虽然有不断地进行业务调整,但数码时代不以柯达的意志为转移,多次挽救都以失败告终。
超过130岁的柯达终于在2012年走上申请破产保护的道路。
三、破产后8年的挣扎
如果不是因为28日到30日这短短3个交易日内,柯达股价狂飙近1480%的消息传出,人们早已把这个昔日的胶卷巨头遗忘了,就像时代把胶卷遗忘了一样。
但柯达一直存在,只不过它已不再是那个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2013年重组后,它变身为一家小型商业印刷公司。
从破产重组到被如今被“政府选中”,柯达公司这8年来一直在挣扎中生存,却难以再找回胶片时代的辉煌。
柯达于2015年推出SP360运动摄像机,对标GoPro;2016年推出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机,售价3000多元;2017年尝试做艺术杂志,进军时尚圈。但这些转型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柯达转型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在两年前,2018年公司宣称将和Wenn Digital合作发布柯达币,并称柯达币是“一种以图片为核心的加密货币,将助力摄影师和代理机构在图像版权管理上有更多的控制权”。乘着区块链的“东风”,柯达火过一阵,但后又再度沉寂。
在奔赴商业成像的路上,柯达不断地尝试着新业务调整。但始终并未激起“水花”。2019年,柯达净收入12.42亿美元,其中近70%来自柯达的打印系统业务。图书出版等商业印刷占净收入总额的59%,照片打印占净收入总额的9%。
如今,获得资金的柯达看上去要走上重生之路了,但挽救他的不是胶片,而是“胶囊”。
四、柯达“制药”也算专业对口
也许外界对柯达这次转型医药行业,颇为惊讶。但对柯达而言,医药健康行业并不陌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柯达医药公司负责制作的是药品原材料,而不是直接成品药。看似是跨界造药,但殊不知柯达是回到原点,干起了化工制造的老本行。
其实早在2016年,柯达就开始生产药品原料了,其业务包括提供各种材料,覆盖包括医药中间体、航空航天、生物燃料、化妆品等产业领域。所以,它被“救助”也是顺理成章的,当然其化工化学产业的先天优势助其转型也是一个因素。
再往前追溯,上世纪80年代,柯达就曾涉足医药行业。据媒体报道,柯达于1988年用51亿美元收购了药企斯特林(Sterling DrugInc.),生产包括阿司匹林和其他处方药等。但在1994年柯达就将医药业务以29.25亿美元打包出售给了Smith Kline Beecham(后与葛兰素威康合并成为葛兰素史克)。
如今,翻阅柯达官网还会发现,柯达的业务中包括特种化学品、医疗成像等。据报道,柯达还于今年4月向纽约供应异丙醇,用于生产免洗洗手液来抗击新冠病毒。
柯达工业解决方案来源柯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