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客优

1234
倪光南:芯片堂吉诃德,若听他的话,中国半导体产业或不止如此
2020-10-04 来源:华商韬略官方账号 阅读:541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权必删

文|华商韬略 杨扬

今天中国在操作系统、芯片遇到卡脖子的问题时,不要忘记这个宛如“愚夫”般的科学家,对自主可控孜孜不倦的探索。

他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下海的科学家,将大半生的心血倾注于中国芯片技术。他曾被市场归类于失败的一方,但如今世人回首往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个人就是倪光南。

很多人都会想,如果当年没有走柳传志路线而是倪光南路线,那么今日的中国半导体或许并不会如此吧。

1995年6月30日上午,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倪光南和柳传志分坐在联想集团会议室第一排的两侧。

在这场联想中层以上干部200多人出席的会议上,董事会宣布解除了倪光南总工程师及董事职务。柳传志在随后的发言中声泪俱下,但被解除职务的倪光南却显得镇定自若。

会议结束后,倪光南和柳传志也彻底结束了十年间的风雨同舟。

1939年出生的倪光南心中一直有个科技兴国梦。经历了“国弱被人欺”的切肤之痛,他明白只有国家富强起来,才不会受人家的欺负。

1983年,倪光南放弃了加拿大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国。次年,计算所发起成立了新技术发展公司,柳传志作为公司的管理层,毫不犹豫的向倪光南抛出橄榄枝。

于是,倪光南将联想式汉卡技术带入公司,创造了上亿利润,并带动了包括微机产品在内的整体营销,最终“联想”也成了公司的新名字。

1988年,在联想汉卡站稳脚跟之后,倪光南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微机上;1990年,采用自主设计主板的联想微机在国内推出;1994年,联想的销售额达到47.6亿元,同年,倪光南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不过由于国外电脑品牌的大举入侵中国市场,联想急需突破瓶颈,找寻新的出路。此时,倪光南的科学家思维和柳传志的企业家作风产生了巨大分歧。

力主自主核心技术、想要抢占科技高点的倪光南要对标Intel,从设计入手作芯片。1994年,倪光南与复旦大学、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意向,中科院和电子工业部甚至承诺由联想牵头,组织有实力的计算机企业一起参与,制定一个国家投资计划。

但在最后一刻,此前一直和倪光南步调一致的柳传志第一次说了“不”,他的理由是芯片项目投入和风险巨大,非联想的实力可支撑,倪光南是“技术至上,并不清楚整个市场是怎么回事”。

科学家之间的比拼只在于能否取得成功,不在乎失败的次数;而企业家需要照顾全部,因为很可能一失足就成千古恨。

两个各自领域的精英都无法说服对方,坚定与固执又让他们更加水火不容。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最终以倪光南被解除职务而告终。

有媒体评议这对联想双子星的“柳倪之争”,实际上是企业家的“市场派”与科学家的“技术派”之间的对立,也是“中国制造”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的彷徨与争执。

但当时的情况是,不仅柳传志,联想其他董事和高层都站在了他这边,甚至中科院都选择了“联想路线”。科学家显得有些孤立无援。

改革永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脱离了时代,我们无法客观评议前人的选择。但结合当下的国际形势,仍不免让人遐想:如果当初走倪光南的技术路线,如今的联想和中国半导体产业又会如何?

作为联想路线之争的失败者,倪光南似乎并不后悔,他依然坚持着他技术至上的想法,哪怕缺乏支持者。

在他看来,中国IT界缺少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是他的锥心之痛。钥匙还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是要崛起的大国,加上特殊国情,中美必然要在方方面面进行多番较量。

所以20多年来,无论有多难,倪光南一直坚持着自主研发,好在如今的国家与企业都纷纷下决心去突破了。

有人把他评价为科学家中的唐吉诃德,为了理想抱负被人利用,但他不谙世事,也不会为这些世事所累。宁可冒着一世英名赴水流的风险,继续一门心思投入到科研工作之中。

“没做成事之前,可能都会被当成唐吉诃德。”倪光南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但也不一定要自己成功,我做一段,人家接着做。从大局看,一个企业不行还有更多企业出来,依托产业界发展是一定可以的。”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道客优(www.daokeyou.top)提醒:本网站转载【倪光南:芯片堂吉诃德,若听他的话,中国半导体产业或不止如此】文章仅为流传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凡呈此道客优的信息,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转载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对道客优转载文章有疑问,请及时联系道客优,道客优将积极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