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厂商,包括阿里、百度一众互联网公司以及大批传统家电巨头都在竭力布局自己的 IoT 生态。而在除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外的各种智能硬件竞相面世后,消费者对 IoT 设备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智能音箱因为其独特的语音交互体验和家居智能控制中心角色,成为了继家用电视之后的 “家居标配”。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 相关数据披露,2020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销量达到了 3000 万台的市场规模,而这一数据较第一季度强势增长 6%。其中,亚马逊智能音箱出货量为 650 万台,市场份额为 21.6%。然后是谷歌,出货量为 510 万台排名全球第二,市场占比 17.1%。前五排行中,国产厂商百度、阿里与小米紧随其后,苹果智能音箱出货量 140 万台,没有挤入前五阵营,且占比尚不足 5%,这与其真无线耳机的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了强烈反差。
近期,有外媒曝出在下半年有望发布的苹果新品当中,还包括 HomePod mini,这一在定价上被消费者屡屡吐槽的智能音箱,如果真的发布 mini 版,是否有望通过改变价格定位卷土重来呢?
智能音箱:大厂们不愿放弃的 AI 试验田
用自然的口语来操控硬件设备,执行生活上或工作上的任务,是许多软件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一件事。从早期 Office 指令,到如今的各大智能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即使是简单的指令动作,经常辨识度欠佳,影响了使用体验。
而智能音箱由于 AI 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突破,经过大量数据的建置和训练,已经具备在特定的场景下,省去手动操作,更高效地与人们进行沟通。加上串联在各种应用场景背后相关的内容服务和环境控制,不仅比手机或 PC 完成任务更方便,也为许多原本不适合操作电子装置的人(如长期行动不便者) 扫除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越先进的智能助理系统,越能不断从用户操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中学习和驯化,也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其越来越依赖,随之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进而促进更多人使用,更多品牌接入,形成一个良性、健康的对话式 AI 发展生态。
所以巨头需要大量的 “数据” 驯化 AI,智能音箱作为语音人机交互、物联网入口,提供的数据样本足够大,为语音交互提供了深度学习的土壤,也为 AI 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试验。这样一来,掌握了大量交互数据的企业,不但在家庭应用上如鱼得水,还有可能掌控我们未来的人机互动入口。
HomePod 现实骨感价格被竞品按在地上摩擦
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愿意花 2799 元去买一台智能音箱的行为仍属奢侈。且不论音质究竟如何,苹果居高不下的品牌溢价让用户望而却步。
国际市场上,Google Home 系列靠 Google Home Mini 走量,售价只要 49 美元(人民币 338 元),除了音质基本功能都还算能打。亚马逊卖得最好的就是售价 99 美元(人民币 683 元),还经常有折扣价的 Echo 二代。而在国内,智能音箱整体呈低价竞争趋势。喜马拉雅 FM 的小雅 AI 音箱,首批预售价为 699 元;阿里此前推出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方糖,定价 199 元,首发价也只需 89 元……最低一些的首发价甚至只要 79 元。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上可谓是百 “箱” 大战,HomePod 面对众多更有价格优势的对手,销量一直难有突破。对此,就连国内官网都罕见地把 HomePod 售价降到 2299 元,京东自营也经历过几次降价,但很可惜,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似乎并不吃这一套,降价对销量的刺激并不显著。目前,国行版 HomePod 从去年 1 月正式开售至今, 一年半的时间在京东自营渠道的评价数仅有 3 万多,相较于苹果其他设备的销量,这样的成绩简直不够看。
不仅如此,有直营店的员工告诉动点科技记者,数月前,他们内部员工可以半价购买 HomePod,目前活动已经结束。与此同时,门店咨询这款产品的消费者依旧寥寥。
受极端封闭的苹果生态拖累
除了不接地气的售价,生态的极端封闭也是一个问题。苹果的系统以封闭著称,而其智能生态系统也是如此。HomePod 或许是目前最封闭的苹果产品。向来苹果产品得益于苹果封闭的生态圈,用户可以获得比其他厂商的产品更沉浸的体验,但同时也将其他生态的用户拒之门外。尤其是像 HomePod 这类配件,一旦脱离了 iPhone 等中心设备,就难免沦为摆设。
另外,在听音乐这件事情上,想要获得最好的体验,你只能使用 Apple Music。如若一定要使用其他音乐类听书类 app,则必须通过苹果自家的 AirPlay,而第三方 app 由于适配问题会有几秒的的延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体验的一贯性和流畅性。
按理来说,封闭是 AI 产品的大忌。不可否认的是,苹果一度由于封闭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用户体验,其产品也深受众多果粉青睐,但 HomePod 的内部只集成了 Siri、Apple Music 以及 iTunes、iCloud 和 HomeKit 等功能性软件,无法让用户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更为丰富的自定义。
对比之下,小米的小爱智能音箱的使用场景和功能延展性要丰富得多。其一是支持大量的外接设备——只要是米家的设备,大部分都支持小爱。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轻易地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产品,如播放音乐、进行对话以及让小爱去完成更多其他的琐事。其二是基于小米庞大的产品生态体系,随着新技能和应用场景不断的扩展和开发,小爱搭载的的人工智能核心能够不断更新,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和进化能力,而苹果的 HomePod 目前还做不到。
再说国外大热的 Google Home,它集成了强大的人工智能助理 Google Assistant,至少在外媒的评定中,Google Assistant 整体要强于 Siri。核心上的差距也让 Google Home 更具有竞争力,这点对那些 Google 生态的老用户有很大吸引力。同时,Google Home 也开放了大量权限给第三方应用,让它们可以扩展出更多好用的功能。
HomePod 掉队对苹果意味着什么
当前,IoT 概念火热,智能家居领域的硬件厂商、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后,开启了新一轮的 “抢人大战”——用户对于智能家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苹果作为消费电子巨头自然不甘落后,在 2014 年也开始入局,发布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但经过了六年多的发展,似乎效果并不明朗。
入局之初,当时国内厂商还在你追我赶地推出不同硬件产品来占领市场,苹果则以平台化思路打造 HomeKit,不仅仅局限于通过自身硬件来抢占市场,而是选择与第三方厂商合作,采用授权的模式,制定独有的标准和安全协议,形成既 “联动破壁” 又闭环自洽的效果,来进行市场突破。可惜的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句话在苹果身上应验了。
从推出到应用再到整合,苹果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才使 HomeKit 真正地适用于实际生活。而两年的时间对于飞速发展的智能家居行业来说,可以说是 “换了人间”。众多以 “智能家居” 为标榜的厂商涌现,一时间各类新设备如智能路由器、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大量出现在市场上,令消费者眼花缭乱。而其中用户最多的莫过于小米打造的智能家居链条。
据 Counterpoint 的最新研究分析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第一季度,小米已投资了 300 多家物联网设备初创企业,涉及 2000 多种产品 SKU。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IoT 平台已连接的 IoT 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达到 2.348 亿台,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小米 IoT 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增加至 4100 万。而同时期的苹果 HomeKit,接入的设备寥寥,进度十分缓慢。
而 2015 年才开始进军智能家居领域的华为,在短短的 4 年时间内,其推出的华为 HiLink 智能家居开放互联平台上,截至 2019 年年底,华为 HiLink 平台已经积累了 5000 多万用户、接入 100 多个品类、覆盖 1000 多个型号,IoT 连接设备总出货量超过 1.5 亿。目前,华为 HiLink 平台已经与博世西门子、飞利浦、Sonos、Bose、海尔、格力、美的等 600 多个家电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反观苹果,无论是从合作伙伴的数量上,还是从与合作伙伴的资源交流方面来看,都要逊色得多。一方面由坚守 “严格的性能标准” 和安全协议,HomeKit 的认证流程相对更复杂;另一方面,在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对比上,HomeKit 列表上的产品动辄几百上千的价格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米家、华为 HiLink 上的产品售价则更亲民。
如此种种,作为苹果 HomeKit 布局上智能中枢的存在,HomePod 自然难逃其影响。销量上不去,用户缺失,HomePod 难以得到不断的反馈,相应的算法就很难获得更新,长此以往,HomePod 的用户体验只能是原地踏步,甚至连苹果在智能家居上的雄心也会沦为镜花水月了。HomeKit 愈开放愈丰富,也会给 HomePod 带来更多元的玩法,不断激发这个小音箱的内在能量。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在国内外各大科技媒体,都对 HomePod 的音质赞不绝口,这是国产智能音响们的短板。但是作为高度智能化的家居中枢,以音质作为其核心竞争力,而场景化智能化的功课却落下了,恐怕有违 IoT 设备的初衷。
而智能音箱之于智能家居,宜家中国副总裁张丽娜认为,音箱等产品会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是基于行业里大家对流量分解的概念。大部分做 IoT 的品牌提出,AI 未来会变成流量入口”,但 “基于这个产品在智能家居领域里面到底解决顾客哪些生活痛点” 则至关重要,而这类产品的打造,应该 “用智能手段让顾客更容易享受自己的家,而不是用某一个智能手段把某些人绑在流量入口上面”。
目前,HomePod 高度依赖苹果设备,看起来只是为果粉而生的一款智能音箱。高昂的价格及尚不能全设备打通的劣势,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外智能音箱市场,很难有所突破,至少目前从销量方面看不太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