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已经不可能独立存在,相互合作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高尖端的领域,很多国家搞一己之力很难完成。即便可以完成,因为世界产业链分工的不同,也会选择优惠的成本方式。
在电子行业尤其如此,比如我国的华为手机:包括高通(Qualcomm)、英特尔(Intel)和博通(Broadcom)在内的美国公司都向华为提供微芯片,以及用于智能手机和电信设备的其他专业配件。此外华为手机使用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
近日,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宣布将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清单上的企业或个人购买或通过转让获得美国技术需获得有关许可。一时间将华为和国产芯片在此推向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华为公司也非常争气,没有辜负国人的期盼:在美国封锁后,华为表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国供应商不向华为出售芯片,华为也“没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华为公布了芯片的“B计划”。旗下的海思公司已经一跃为最大的民族“网红”。
在今念早些时候,余承东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就曾表示,“除了自己的芯片,还有操作系统的核心能力打造!”华为已经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以防美国科技巨头不再向其授权现有系统。
众所周知,在芯片领域美国很强大,不过世界上有能力设计和制造芯片的企业也绝非美国一家。在欧洲就有这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或许将会是中国芯片业的突破口。
成立于1984年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目前已是欧洲领先的独立研究中心。这家公司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微电子、纳米技术,以及信息通讯系统技术(ICT)。与美国的英特尔、IBM并称为全球微电子领域“3I”。欧洲航天局和世界各地的半导体和系统厂商都是它的客户。
该中心通过精密光刻技术不断缩短芯片上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提高通信效率和运算速度,目前已经生产出3纳米的芯片,迄今为止是世界最高水平。
早在4年前,IMEC已经和中国企业签署14纳米先进工艺技术合作开发协议。当时的些报道:SMIC(中芯国际)与华为、高通和imec联合签定了协议,共同开发自己的14纳米芯片工艺。SMIC先进技术研发部门希望在2020年以前拥有自己的14纳米量产工艺代工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