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客优

1234
上热搜第一说蒙牛和伊利“六宗罪” ,这个作者到底是何居心?
2020-07-12 来源:爱怼怼h 阅读:1196

7月10日,一篇《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充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作者“王小七”以“不共戴天”的气势历数了蒙牛和伊利的“六宗罪”。现在看相关文章已经被删除了,不过作者依旧不气馁,写了第二篇文章《我上了热搜第一:因为曝光了蒙牛伊利,乳协要我道歉、注销,我想求个公道。》且不说文章标题看着就像大字报,单就作者抹黑蒙牛和伊利两家千亿市值的民族乳业巨头就可以问他一句是何居心了。

图1:相关文章已经被删除

7月11日一早,国家发改委、国家轻工业联合会指导的行业性社会团体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就通过官方微信及官方网站发布声明,力挺蒙牛和伊利,指出“该文罔顾事实,刻意杜撰,用心险恶。不仅对蒙牛、伊利造成了不良影响和伤害,对中国乳业也是极大的伤害和抹黑。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强烈要求国家有关部门立即删除该文章,取消该微信号,责承作者公开承认错误并向伊利、蒙牛及中国乳制品行业道歉,以消除影响。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消费者、广大媒体擦亮眼睛,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我国乳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关方面也及时的做出了反应,目前微信平台已经看不到这篇文章了。其他大部分平台上这篇文章也被删除。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底谁在造谣谁在传谣那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刚刚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该相信谁不该相信谁还不是门儿清么?对于王小七的这种文章,大家一看就是漏洞百出、尽是破绽的谣言,谁会真的相信呢?

图2:协会已经澄清

不过话说两头,咱们还真得给蒙牛和伊利好好洗洗白,有理有据的反驳一下王小七的这两篇文章(目前好像B站还能看得到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724784),还我们的民族乳业良心一个公道。

已经有网友帮忙将文章提到的六宗罪个整理了出来,具体是以下几点:

1.2005~2008年,在伊利蒙牛的推动下,国家启动“禁鲜令”,低温鲜奶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

2.蒙牛和伊利也和三鹿一样,添加了三聚氰胺。

3.蒙牛伊利利用三聚氰胺事件,降低了奶制品质量。

4.蒙牛爆出质量问题,微博禁止评论。

5.2018年的伊利跨省追捕。

6.蒙牛CEO当众表示:我们总把最好的产品投放到中国香港、新加坡市场。

其中还有各种截图和细节。我们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针对这篇文章做一个“列文虎克”式的研究,看看作者说的到底对不对。

图:文章截图1

首先作者一上来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先说平价奶越来越没有奶味了,接着说蒙牛和伊利12年前做了恶,国产奶粉毛利润高达70甚至80。

首先说奶味,这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感觉。你要说牛奶是不是有奶味,缺少一个判断标准啊。不同时候的感觉还不一样呢,要是味道好,那没准大白兔奶糖的奶味是最好的。以偏概全了。

接着说是12年前种下的恶果,12年前那就是2008年,也就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那一年。那时候国家严查各大乳企,如果说蒙牛和伊利还敢顶风作案,种下恶果,难道说国家没看到?

接着说国产奶粉的毛利润70甚至80。说实话乍一看的时候没看懂,应该是毛利率70到80。这个小爱还是有发言权的,当时研究中国飞鹤的时候小爱发现,其实国产奶粉的毛利率并没有都是70甚至80,除了合生元和飞鹤毛利率有70多以外,其他奶粉企业都没有这么高。这很危言耸听。

第一段的末尾,作者又把时间撤回1983年,说好的12年前呢?

才第一段,就有两个存疑点,一个硬伤。这篇文章质量堪忧啊。

图:文章截图2

接下来作者就开始追溯历史了,说蒙牛和伊利的产品线几乎完全一样。这基本上属于废话,作为竞争企业,要不是处处竞争还怎么叫竞争企业。而且蒙牛本来就是一部分伊利的人出来做的企业,肯定会有些相类似的影子啊。

图:文章截图3

接下来作者开始追溯蒙牛和伊利的创业史。这段其实有些演义的成分了,大家看看图一乐就好。关于被称为蒙牛和伊利董事长之“伯乐”、中国“乳业教父”的郑俊怀,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他的故事。很曲折,很复杂。这段故事写的真的很不错,不过从行文来看,牛根生其实是和郑俊怀的个人矛盾,怎么就上升到蒙牛和伊利的矛盾了呢?而且郑俊怀第二次入狱还与伊利的举报有关,难道作者不知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么?

图:文章截图4

接着作者提到了利乐包装和乳业战争。大意是蒙牛和伊利共同推出了利乐包装的常温奶,通过产品竞争的方式,与光明、三元等地方乳业公司的巴氏奶、低温奶竞争,最终蒙牛-伊利联盟获胜的故事。

这里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就是蒙牛和伊利不一直都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么?怎么就能站在同一战线了呢?难道就是为了给利乐打工?第二就是光明、新希望、燕塘、三元也都是很有实力的企业,背后的靠山有的是大型国企,有的是四川首富,怎么就能输给“蒙牛-伊利”联盟呢?

最叫人生疑的莫过于文中讲到利乐公司和内蒙政府的行为。一场两个部级单位、两个国家级委员会、两个行业协会,多家乳业企业参加的大会,结果居然会被一个外国公司的传播总监和地方政府左右。简直匪夷所思。国家标准不会因为某个公司或个人的意愿而改变,即便是调整肯定也是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次会后国家的确出台了“禁鲜令”,相关媒体也有报道。而且也的确是在2008年进行了解除。至于相关原因,当时的媒体报道也有具体的介绍,可以百度一下。

图:文章截图5

蒙牛在发展初期没有牧场也没有工厂,奶源靠收购、加工靠代工,营销为主的商业模式是众所周知的。蒙牛也正式凭借着初期占市场、打品牌,然后建基础,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08年之前乳业的乱象。我国牧业由于行业发展问题,前期“小、散、乱”的现象非常明显,大型牧场很少,大部分都是奶农,一家两三头奶牛,产奶后送到奶站。由于这种生产模式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成本高,可能就会存在文中说的“什么少加什么”的问题。相关的话在饭统戴老板的文章中也有提及。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乱象,才有一些企业开始重视牧场建设,比如中国飞鹤。不管中国飞鹤的奶粉怎么样,中国飞鹤建的几个国际化标准的牧场对国内畜牧业的发展肯定是有积极影响的。

接下来,作者终于说到了改变行业发展的三聚氰胺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的主体都是奶粉企业,而且是以三鹿奶粉为首的,部分国产奶粉企业。相关的报道查一下新闻就知道了。当时有哪些企业上榜。三聚氰胺最开始出事的时候,是三鹿奶粉的董事长亲自牵头进行危机公关灭的火。当时付出了什么代价已经不得而知。不过不管是多大的代价,这笔钱都算是白花了——想要掩盖事实真相的任何努力,最终都将徒劳无功。

图:文章截图6

文中提到的蒋卫锁案、郭利案,都有相关的报道,随便百度一下就能知道具体的来龙去脉。这里要说有乳制品企业恶意伤人,那是有多大的胆子啊。

接下来就是作者这篇文章的重头戏——蒙牛和伊利左右国家生牛乳标准的制定。

图:文章截图7

如同前面说的,蒙牛和伊利两家企业何德何能居然能够左右国家标准的制定。关于2010年这次国家标准的调整,可以查阅一下当时的新闻报道《中国奶业标准全球最低》,这里引用一下当年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的观点:“我们国家72%的牛奶都是散户饲养、散户生产。产奶旺季,春季和夏季这两个阶段,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2.95。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乳品企业按照2.95国标来执行的话,这样的牛奶都要倒掉。农业部作了大量的调研,主要从国情出发,照顾最大多数奶农的利益,这样把标准降低了一下。”菌落总数上调也是这个原因,“养殖环境比较差,这就包括乳房炎的发病率,这样细菌数真正按50万来规定,也是绝大多数达不到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定格200万,就能保证奶农生产合格的奶。”

这次新标准也被认为是中国南北乳业、乳协之争。有种说法是“2010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时,征求地方奶协和专家的意见,结果95%的意见都没有被采纳。”甚至有说法是因为北方大型奶企所以才下调了标准。当然这些都是空穴来风

不过这个标准的调低影响很大么?有人说,如果按照原来的标准,那北方产的很多牛奶都要被倒掉。不降标准,牛奶就要被倒掉;牛奶不倒就要加脂肪粉、抗生素、乳清粉、三聚氰胺……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降标准可能是个好的解决方案。怎么会存在奶企绑架行业的情况呢?

再说了,如果按照高标准,比如美国的要求百克牛奶蛋白质3.5克的话,那现在市场上能打的就只有蒙牛的特仑苏和伊利的金典。所以说,这个降标准肯定不是因为蒙牛和伊利啦,反而升标准才对他们有利。

至于常温奶和巴氏奶孰优孰劣,这个基本上是一个行业争论了很久的问题。大家都是看广告宣传,谁在乎那一口奶谁更好?再说了,巴氏奶只能随买随喝,对原材料要求还高,哪比得上便宜、耐储存的常温奶适合中国国情?

图:文章截图8

接下来的三个指责就有些耸人听闻了。第一就是蒙牛把控舆论,禁止微博评论。说的是2012年大学生曝光蒙牛冰淇淋生产厂的事情。相关的新闻和报道现在也是可以找得到的。蒙牛官方也承认了相关事情,向公众道歉,微博设置成不可评论。微博不可以评论居然也被认为是一种错,那前段时间阿里蒋凡事件发生后,疑似控制微博评论的行为是不是够被骂死了。

说蒙牛就说蒙牛好了,不知道为啥又扯到了中国飞鹤身上。中国奶粉价格世界最高是谁都知道的,飞鹤也不想这样啊,但是飞鹤有什么办法呢?

合着,奶粉价格高,也是蒙牛和伊利的锅么?即便是2010年生牛乳产品标准降低了,但是中国乳业的生产成本也并没有降下来。中国原奶成本高达3.7元/公斤,远高于美国、新西兰等地的1.5元/公斤左右。而由鲜奶喷粉制成的“大包粉”价格比国产奶粉的成本要低1万元/吨。这个锅,恐怕蒙牛和伊利,背不起。

图:文章截图9

才说完蒙牛控评,作者又提到了伊利跨省刘成昆案,郭玉珍案这两个案子目前也都是搜索得到的,大家可以百度、搜狗、bing搜索结合着看。后面这个案子已经二审结案了,大家可以看一下两次审理的过程。至于伊利是不是有能力“跨省”这个问题还是存疑的。一个普通的企业,如果能够调动本地公安系统的力量去跨省执法,帮助公司“危机公关”,之前的确是在鸿茅药酒身上出现过。不过鸿茅药酒去年也没事一样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所以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

至于奶农举报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存在,法院已经有了判决结果,为什么总还是有人不相信呢?

最后也是作者证据最充分的就是蒙牛CEO说的,把最好的产品投放到香港和新加坡市场。很多人都理解成蒙牛是“双标”,这个其实不应该这样理解,可能蒙牛最好的产品也投放在国内市场,出口的也是一样的产品啊。所以这块,还是个人理解不要被带了节奏。

图:文章截图10

拉完了王小七的第一篇文章,里面漏洞不少,细思恐极。不知道这人是受什么驱使写了这个文章。果然如同协会所说,恶意中伤。罔顾事实。看看今天大部分渠道都已经看不到这文章了,就知道,肯定是有问题的。

目前我国有两个乳业相关的协会,一个是乳制品工业协会,一个是中国奶业协会。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是乳制品工业协会出来发声。文中也多次提到了奶业协会相关的事情,却没有看到中国奶业协会发声。

原本以为事情已经这么结束了却没想到7月11日王小七又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提到蒙牛和伊利对其恶意公关,每年给媒体很多钱让媒体不要说他们的不好。不知道这样的公关团队到底需要每年花多少钱才能够让全国这么多媒体都闭嘴。倒是今天乳业协会的声明发布后,很多媒体都纷纷转载,痛斥王小七造谣生事。所以王小七这样恶意抹黑民族企业蒙牛和伊利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也是为了拿一份“封口费”?按照道理来说,蒙牛和伊利一年的销售费用有两百多亿,各拿出百分之一来也是四个小目标了。这次事件给他们的品牌损失,也是蛮大的。

如果中国企业的良心都能和他们的广告一样肯投入,我们也就不用担心还有当事人在的时候,是不是有人敢把控舆论、恶意中伤企业了。

道客优(www.daokeyou.top)提醒:本网站转载【上热搜第一说蒙牛和伊利“六宗罪” ,这个作者到底是何居心?】文章仅为流传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凡呈此道客优的信息,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转载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对道客优转载文章有疑问,请及时联系道客优,道客优将积极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