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鐵西區的李子
几天前,李想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关于拜腾的文章,好好秀了一下理想的生意经,也第一次让外界看到了这家公司究竟多会省钱。
最会省钱,账自然算得最精。造一台能烧油的新能源车,理所当然地进入到新能源造车的序列里,还是其中最方便的一款,将来充电技术成熟再去造纯电,一步一步踩着点走。
理想没有做任何大胆的创新,所有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
ta们组建了一个纯粹国内的技术团队,在北京东北五环外近乎荒凉的地段安家,造了一款一点也不性感的奶爸三排SUV,就连“新能源汽车”这个挑战性的产品形态,都做成了可以烧油的增程动力。ta们甚至没有提出过任何商业化的概念,如“互联网思维”、“用户至上”、“有价值观的公司”。
理想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没有。李想曾经说过,这就是一个“回归本质”的公司,效率至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作为初创公司,理想简直把“不酷”这件事情做到了举世无双。同样,咱们也再找不到任何公司会比理想更扎实,能把一件超级复杂的事情梳理得清清楚楚,从头到尾走得这么稳、这么远。
也就是造燃油车拿不到投资,要不然他造燃油车也早成了。
真正的“汽车界小米”
早两年不少人说“蔚来是汽车界的小米”。说这话的人要不然是误会了蔚来,要不然是误会了小米,而且我百分之一万确定,ta当时不了解理想。
理想才是真正的汽车界小米,这两个公司实在太像了。
它们都一头扎进了新概念:
小米是“互联网思维”,理想是“新能源造车”。两种概念分别成为小米和理想的风口,带去融资、带去公众认知,帮它们完成了原始积累。
它们全是性价比型的公司:
小米就不用说了。理想ONE那么大的车、带着那么大的一块电池,那么成熟的形态和超级丰富的配置,竟然做到了比燃油车还便宜的水平,比同级别的ES8更是便宜了足足10万以上。
这两个公司都不酷,没有那种挑衅性的创新,产品理念都是跟着大型创新公司走,小米跟着苹果,理想跟着特斯拉。但“不酷”也绝非批评,毕竟是拿它们跟苹果和特斯拉比,况且国内科技行业本来也没什么真正很酷的公司,99.9%都是把美国的东西搬过来。
然而,在这99.9%的科技公司里,小米和理想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样包括蔚来、小鹏们)。它们进入了难以复制的重资产行业,也没有利用某种无形的壁垒占便宜(比如百度),而是去占领苹果和特斯拉未曾染指的市场。
它们所进行的挑战,成本远远更高,后果远远更不可预测。
省钱的,烧钱的
理想是一个省钱省出来的公司,这并不常见。毕竟国内科技行业的形态咱们都见过,不见兔子不撒鹰,见了兔子就烧钱,看谁先熬不住,活生生把科技行业搞成拔河比赛,跟直播PK谁的土豪大哥更有钱似的。
OFO刚进重症监护室的时候,常有它的文章提上一句“戴威的理想主义/英雄梦”之类的。
这也是理想看起来一点也不性感的原因之一。
OFO那样的烧钱公司,不管成与不成,最后都烧出了一种悲壮感,即便失败,也硬是能在那片灰烬里扒拉出几片儿所谓“时不利兮骓不逝”的自我感动。理想这种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活像个老香港茶餐厅的小老板,一楼做生意、二楼三口住,恨不得禁止员工上厕所,好省点水费和卫生纸。
截图自《鸡同鸭讲》
看起来似乎是烧钱的公司在孤注一掷,省钱的公司在谨小慎微。实际上,真实情况恰好是反过来的。
省钱的理想才是真正的孤注一掷,ta们在做一件不确定结果而且超级困难的事情,用李想自己的话说,是“从十八层地狱往上爬”。
而那些烧钱的公司,它们做的是已知的事情,市场是验证过一定OK的,见效是极快烧钱就有用户进来的。
同样望向远方,有人跟着向导登珠峰,有人看到别人过独木桥就推搡踩踏想挤个位置,显然高下立判。就算后者花一大堆钱、找一大群人帮忙,招来成群结队的媒体关注,也照样跟前者没法比。
不久前李想、李斌、何小鹏的三人合照,竟然真让人看到了些许超出表面兄弟的互相理解。在一个烧钱且不健康的行业里,这种状况不可能存在。李斌应该最有感触,好端端发现了一个机会,最后却被卷进囚徒困境里毫无办法。
李斌和李想的幸运之处,是他们终于进入了一个不会发生恶性竞争的行业。造车绝对是真正的蓝海,没人玩烧钱这种纯粹的消耗,但到处都是深海巨兽,光是水压都可能把它们挤爆。
真正的颠覆者
我们总说科技颠覆了很多东西,其实真正被颠覆的很少,我们也就能说出个诺基亚和柯达,一时间也想不出其它什么了。很正常,因为纯粹意义上的颠覆,本来就不多。
发生颠覆,需要一个必备的条件:针尖对麦芒式的对抗。
功能机与智能机是这种对抗,胶片与数码是这种对抗。其它就很少了,这种对抗并不常见,微软、Google、亚马逊、Facebook这些科技巨头其实都没经历过传统行业的竞争,是自己开创了一片市场。
国内更是如此,腾讯、阿里、字节等等那些巨头,更像是在填补空白,被推上市场验证有效后,立刻就铺开了。
唯一的对抗性或许就发生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而传统媒体发现苗头后也很快就转型,包括传统电视转型成智能电视也类似。高下立判来得太快,那些创新公司并没有面对过真正强大的旧势力,也没有真正挑战过用户的行为习惯。
理想、蔚来、小鹏们却完全不一样。传统汽车巨头的抵抗要比诺基亚和柯达们凶猛得多,燃油车使用者的习惯也更加根深蒂固。
这才是科技行业的真正升级。虽仍然不像苹果和特斯拉那样大胆地勇闯无人之地,却有了站在丰田、大众这种超级巨头对面的勇气。
曾经的创新只是看着人家画好的终点线去赛跑,如今的创新,是终于站上了UFC的八角笼,不打到对方投降或站不起来都不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