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令发布后第一时间,华为公布了其“ 海思 备胎”“应急存储机制”等多项关键举措。这一系列的“居安思危”的体现,让华为躲过了第一时间的打击。然而,即便华为再强大,也无法与美国整个国家的供应链相抗衡。介于华为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实力,美国于前不久恢复了部分供应商对于华为的供货。令人遗憾的是,美国仍未将华为从实体清单中移出,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也并未恢复。虽然美国承诺会重新审视这起事件,并尽快恢复供货,但是供应链的长期短缺,会给一家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近日,华为 任正非 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我估计还有两个星期,如果美国再做不出决定,我们就要做决定了。对于美国的态度,任正非此次的回应可谓是强硬至极。那么,任正非凭什么如此强硬?在此前采访中,任正非曾表示,华为在5G相关设备的生产中,其供应链已经完全不需要美国,在手机等其他消费者业务中,华为也正在将供应链逐渐从美国转移。由此可见,华为不仅在零部件的备货机制上存了一至两年的货,在供应商的备选方面,也早已经做出了提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