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晨/文
2014年2月28日,元宵节刚过两周,马云对阿里集团全体人发了封信,公布了“云+端”战略,强调全年要“从云打到端”。随后,业界一波“云端一体”声音。
就在刚过去的2020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行癫强调了阿里云2.0升级。其中一个核心方向,也是“云端一体”。
6年过去,两个“云端一体”有何差异?
同时,行癫此刻强调阿里云2.0升级,整体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在夸克看来,阿里云2.0升级,尤其从“云钉一体”走向新的“云端一体”,传递出阿里集团这一2B底座几重信号:
一、差异化模式
走出此前多年的云服务路径,已拓展出差异化模式;
二、一体两翼,新生态、新增长
2.0周期,“云钉一体”与“云端一体”属于“一体两翼”的开放,它会打开全新的云生态扩张与增长空间,为自身、阿里经济体乃至数字社会锻造更富活力、更富效率、更集约、更稳健、更安全的基础设施。
三、估值新策略
面向投资人的叙事策略。要注意到2020年阿里投资者日即将来临,阿里云2.0有望成为投资人对阿里云、阿里集团价值挖掘的新支撑。
让我们看看上述逻辑。
先从两个“云端一体”开始。
马云2014年开年信有不同味道。你知道那年春节微信红包一战成名。据说马云称之为“偷袭珍珠港”。微信支付对支付宝乃至阿里商业大闭环构成一定挑战。那时外界对腾讯移动端APP矩阵亦多有赞扬。
马云开头说:“春节过去了。这个春节我和大家一样,密切关注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精彩和改变。”
随后他谈到管理层讨论的共识,有辨析,有重塑;有危机提醒,更有自信的道路确立。他强调:
1、行业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这是技术升级,更是思想变革;
2、阿里未来10年目标是建立DT时代的中国商业发展基础设施。
3、继续重兵布局云,云+端(Cloud +App)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关键。2014年全面从云打到端。
他说,阿里有最大的商品、用户、交易数据库,有最大的支付平台、信用体系,有安全高速的云计算平台,需要分享,构建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商业社会,与数亿客户一起移动到DT。具体策略则是“端带动云,云丰富端。数据创造价值,提升体验。快速建设移动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
他坦陈,微信确实对阿里有压力,但真正的担心不在入口,而是“自以为是的良好感觉或过度关注竞争压力”,以致迷失自己,忘了初心。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马云说。夸克能体会到,这里的“高”,除了战略定力之高,也有云端能力之高。
显然,2014年的“云+端”主要有俩维度:一是阿里商业模式升级,它是未来移动电商商业形态;二是移动互联网络时代的生态开放,阿里将走向DT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
今日看亦相当有视野,甚至没变。
不过,当时云要素“云计算+大数据”与今日比,丰富度要逊色。后者技术、产品层面拥有更多、更强的智能力量,尤其长达11年的自研储备;云架构层面更完整,不仅包括技术、数据智能,还包括激活数字化进程组织变革力量,后者同样是数据智能形态。
而“端”,当时定义为APP,未超越手机移动互联网概念。同时因阿里自身处于无线化进程,入口移动互联网化风格浓。整体说,“端”无论入口、产品形态还是开放视野,都不如今日。
6年后,阿里云经由2018年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已成阿里整体2B底座。“云+数据智能”扩充了云的内涵,已强烈指向数字化基础设施。而2019年上半年将钉钉纳入,后者不止协同办公,于数字化进程中的组织变革、生态开放,甚至更大范畴的社会协同,呈现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今年6月,行癫做出了出色的描述,即“云钉一体”。此处的“云”,包括云+数据智能+钉钉,已是融合形态。在他那里,阿里云已是一种数字操作系统,而钉钉作为核心构成,本身也是一种“操作系统”。
“云钉一体”描绘出两重价值:
1、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与变革中,云的核心力量不仅包括技术与数据智能,还有组织变革的力量,后者甚至更重要;
2、“云钉一体”视野中,无论阿里云底层还是钉钉,都具有丰富的开放维度,尤其是钉钉,面向企业与行业,呈现出全新的生态扩张驱动。
这与“云端一体”有何关联?
那就意味着,基于“云钉一体”的开放思维,接下来,阿里云智能将会在开发者群体、应用服务、端的入口形态方面,走向全新的阶段。而“云端一体”,就是这种生态开放动向的结构化描述,也是马云当年定义的阿里基本服务模式与战略高度。
外界看到“无影”云电脑与 “小蛮驴”机器人,认为这就是“云端一体”之“端”。
阿里云2.0背景中“云钉一体”与“云端一体”之下,阿里云数字操作系统里的开发者、应用服务入口与产品的形态与丰富度,将不同以往。既有APP,也有各种软硬件一体的入口形态。无影、小蛮驴只是很小一部分而已。
从马云定义“云+端”(Cloud +App)到行癫基于阿里云数字操作系统、云钉一体定义“云端一体”, 标志着阿里云智能在系统化、结构化、整体能力输出层面,几乎等于云计算的“新零售”,已接近马云、逍遥子多次强调的“水电煤”基础设施服务机制了。
如此开放的维度,从理念上来说,并不新,但是从整体技术与数字智能的能力、系统化、结构化的组织形态看,迄今为止,没有哪家企业演进到阿里云智能或者阿里整体的阶段。
就来简单对比一下。
你知道,过去几年,阿里云PK对象是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因领先的两家亚马逊与微软总部在西雅图,我们习惯说,全球云计算行业,属于杭州与西雅图的竞争。后来,随着腾讯、华为的布局,当然也包括各种话语操作,我们说,未来会是杭州与西雅图、深圳的博弈。当然,这只就目前核心玩家说,并不是否定谷歌、FB、百度、京东、平安们的布局,事实上还有更多。
不过,截至目前,尤其阿里云2.0升级下,“云钉一体”进一步走向“云端一体”后,上述几家核心PK对象,规模虽有领先,有落后,就技术与数据要素完整性、系统能力、商业模式差异上,没有一家具备阿里云智能的综合竞争力。比如:
1、 阿里云智能PK亚马逊AWS
AWS起步更早,于LaaS、PaaS维度都强。但就背后母体生态与母国土壤看,阿里云智能的场景丰富度、开放度高于亚马逊AWS。同时随着云计算业走向数智化周期,AWS缺乏“云钉一体”的操作系统魅力,而由此衍生的生态开放维度,随时间拉长,阿里云智能会更具备优势。
2、 阿里云智能PK微软Azure。
几年来,微软云服务其实有意模糊着LaaS和PaaS界限,同时也在不断为SaaS能力做着矫饰与包装。它也有一定的协同办公能力。但巨头云服务商业模式于生态开放维度存在较深的博弈。同时,它胜在服务广度,也有中台的深度,但在厚度,以及垂直领域,尤其是驱动一个行业、企业完整的数智化服务上,它缺乏阿里云智能的综合能力。
3、 阿里云智能PK腾讯。
某种程度上,腾讯云更近微软形态:连接力强,广度有优势,能容纳多元生态,也有一定的“云钉”风格,但内在博弈重。而且截至目前,垂直领域的数智化缺乏深度与厚度,数字操作系统弱在完整性。
4、 阿里云智能PK华为云
华为拥有业界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全栈化服务能力。在硬件技术与方案的深度以及围绕网络建立起来的端边云网智体系上,能力亦相当完整。应该说,华为服务特定领域,富有强大效能。但华为有无法真正超越硬件的封闭性与孤岛特征,在软硬件平台、生态开放、数据智能、更广泛更普惠的服务上,很难与阿里云智能PK。这是它云服务逡巡多年而没有真正壮大的原因。这不妨碍华为成为一家肌肉感强的企业,也不妨碍成为一个赚钱机器,但对数字经济的丰富度撬动性上,缺乏开放特质。当然,我们确实也看到华为正在走向开放,诸多动向日益明显。但要走出今日垂直一体、半封闭化的模式,非常不易。
再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阿里云智能不仅具备上述各企业不具备的综合能力,更是具备跨硬件、操作系统、终端的能力。比如,它既能超越英特尔、高通、英伟达们的平台藩篱,也能超越微软、安卓、苹果们的限制,更是可以超越那些自称操作系统的超级应用的制约。云时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属于更大的操作系统范畴,能够实现一云多屏、跨屏/平(平台)协同的服务。
可以这么说,阿里云2.0之下,随着“云钉一体”、“云端一体”阿里云智能PK的对象,已不是上述竞对们。
综上,我们认为,尽管阿里云智能在营收与利润上远逊于亚马逊AWS与微软云服务,但截至目前,它已形成兼具普惠、开放、效能、品质、安全、稳定等多重特质融合的体系,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相近理念下,截至目前,也只有阿里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云端一体”化的能力。
真正的挑战是自己。
行癫对夸克点评说,没有什么“模式”可以提前设计出来,具体什么路径,都是不断围绕客户、用户核心痛点长出来的能力。
这与马云、逍遥子过去几年表达如出一辙,也是他一年多来反复强调的核心立场。
当然我们也会关注,行癫为何此刻宣布阿里云2.0战略,以及“云钉一体”走向“云端一体”。
他的演讲主要强调了两大层面:一是趋势变化,尤其疫情加速了进程;二是过去10年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尤其阿里云智能能力演进。
他多次提到阿里云3天内上线健康码,几天内上线许多新应用案例。这不偶然。IT时代的软件开发工程,以及后来许多App开发效率之低,都与数字基础设施与开放生态体系有关。
读过软件工程经典《人月神话》,它描绘了传统IT时代的软件开发标准,属于早期信息化一套“操作系统”。今日微观面仍有核心价值。但于数字时代,这思维已成为核心阻力之一,几乎是“烟囱”象征。
行癫技术出身,但跟马云、逍遥子一样,他日益强调数字经济时代的组织变革价值。在2019年阿里ONE商业大会、每次阿里云峰会都没有忘记强调这一点。“云钉一体”的内在逻辑,一重思维也在这面。它对《人月神话》思维是一种全新的反拨与超越。
同时,这也是“数字操作系统”内涵大幅扩充的内核。这差异背后,表面看是基础设施与能力完整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平台服务的出发点问题。从产品、功能出发还是从用户、客户痛点出发解决问题,会沉淀出不同的平台能力、开放机制、商业模式。
即便只看过去一年多,也能捕捉到阿里云2.0升级基本脉络:
2018年冬,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行癫出任“1号位”;2019年ONE商业大会,行癫强调数字化变革核心是组织变革,暗示了钉钉价值与架构升级;2019年3月,行癫强调不做SaaS/被集成,定下全新开放基调,同时强调未来2到3年,阿里业务跑在阿里云上,数字操作系统雏形浮出;2019年上半年,钉钉纳入阿里云智能,数字操作系统成型,“云钉一体”浮出水面;2019年云栖,行癫进一步确立数字时代基础设施目标,阐释了完整的能力要素;2019年双11,淘系整体跑在阿里云上,首度合唱,这是数字操作系统有史以来最完整的一次验证,加速了阿里经济体全面数智化进程,为后续进一步开放奠定基础;2020年6月,阿里云线上峰会,行癫强调了全速重构,并首度系统阐释了“数字操作系统”,定义“云钉一体”战略,强调“做深基础、做厚中台、做大生态”,为2.0升级、云钉一体进一步走向“云端一体”奠定了基础。
2020年疫情,也给了阿里云智能难得的整体能力验证机会。没有哪种场景堪比疫情。
此刻,阿里云2.0落地,“云钉一体”进一步走向“云端一体”,恰是“做大生态”的关键一步。它意味着,接下来,这家平台将会在开发者群体、应用服务的多样性与规模化方面体现新气象。
它呼应着马云2014年公布的“云+端”战略,正走向基础设施属性。考虑到当年马云是针对整个集团而非阿里云的定义,可以这么说,阿里云2.0落地,注定会是阿里云智能以及阿里集团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
也正因此,我们说,“云钉一体”、“云端一体”,已经为阿里云打开了全新的云生态扩张以及增长的空间。它们就像阿里云2.0的“一体两翼”。
前者不仅属于数字化进程中的技术升级、平台升级、生态升级,也是组织升级与新营销策略。试想,一旦一个企业用上钉钉,建立应用开发机制,它们可能不会慢慢接受阿里云智能更加综合的数智化服务么?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新营销机制。而“云端一体”建立在“云钉一体”之上,将会创造更开放、更多元的、更具效能的创新机制。
譬如“无影”云电脑,表面看它是一个软硬件一体的终端,云端定义主机,按需购买计算、存储以及智能化服务,实际上,它是阿里云服务的一种灵活的集成。看似卖的是硬件,其实是云服务的“新零售”。形式上,这种输出的策略,已经逼近马云、逍遥子不断强调的”水电煤”服务机制。
当然还有更多的端口。“一体两翼”之下,在整个“端-边-云-网-智”链条中,阿里云每个环节都有望建立灵活输出的机制。本质上,“云钉一体”与“云端一体”也是两种不同维度的增长策略。
2020财年,阿里云智能整体营收超过400亿。过去连续三季,营收都超过100亿,且环比增长稳健。尽管整体增幅较1.0时代有所降低,但随着“一体两翼”生态开放机制的释放,阿里云智能,有望进入更加稳定、更富结构性、毛利更出色的增长周期。
如此,你不觉得,此刻的阿里云2.0升级,“云钉一体”与“云端一体”,也是阿里云智能自身对外的一种价值叙事策略么?
前段,高盛给予阿里云智能930亿美元估值,比两个月前摩根斯坦利给出的770亿美元高出两成。不过,阿里集团与阿里云智能恐怕也未必甘心930亿美元估值。因为,它建立在高盛给予的阿里云8倍市售率基础之上,不仅处于同业8-14倍区间低位,而且更多依据的是阿里云1.0时期的积累,没有体现出2.0升级尤其“一体两翼”之下的开放性与增长潜能。
阿里云早过了简单售卖的增长周期。2018年年初就喊出了“上云就上阿里云”,那几乎等于本地公有云战争的结束;2019年年中,行癫喊出“云计算拐点论”,点明了新一轮竞争趋势;2020年6月“全速重构”之“全速”之“重构”,则与阿里云2.0升级、“一体两翼”战略吻合,它既体现出速度,也体现出全新的生态思维。
这是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与观察视角。它必定有利于提升阿里云潜在的估值。不久,阿里集团将迎来2020年投资者日,新的价值叙事策略与分析框架,有望为投资人捕捉,建立认同。
本地券商已注意到这一幕。安信证券最新报告认为,“阿里云进入2.0时代,有望开创全新的云计算形态。加之后疫情时代全社会对于云计算认识不断深入,云计算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应用领域也有望进一步扩大”。
在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周期,阿里集团必定也会持续受益于阿里云2.0的落地。2015年以来,每次季报、财年年报中,它都是核心的观察指标。2021财年,这一单元的创新动向,或更受关注。
当然,不要觉得一切转换都很自然、顺畅。事实上,巨头为此所做的付出,充满许多波折。很多时候,内在的博弈可能更重。阿里云的诞生与发展历程就充满了张力。此刻的2.0时代,恐怕也将如此。
我们看到,为了保证“云端一体”战略落地,阿里云智能成立了新的云原生技术委员会。听上去是个“技术委员会”,其实更是一种内部的协同与组织保障。
就像2014年马云在开年信中强调的,竞争有压力,但“自以为是的良好感觉或过度关注竞争压力”以致迷失自己,忘了初心才更可怕。
“只有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我们才不会迷茫。”他说,未来10年,“变革的纠结和疼痛”会波及到每个同事,但10年后,“中国商业环境会因我们今天的努力变得更加透明,开放,诚信和繁荣”。
放在此刻的阿里云但愿也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