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客优

1234
为了“看清楚”这三个字,人类已经努力了 700 年
2020-07-13 来源:虎嗅APP 阅读:489

题图 | 视觉中国

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人员的分析资料表明,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视觉83%。

而为了让自己的眼睛看清楚,人们从 700 年前就开始努力。

中国在13世纪前半叶发明了眼镜,而国外同样是在13世纪时由威尼斯穆拉诺的玻璃工厂制作出了帮助远视者阅读时使用的助视器。

显然人们也不满足依靠眼镜的帮助来看清楚世界,在相机1816年被发明后,长达两个世纪内的时间里,清晰记录下人们想要记录的影像一直都是一个技术难题。

1994年尼康发明出光学防抖,挺长一段时间后消费者市场才出现了光学防抖镜头。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智能手机拍照,以至于都挤压到了专业相机的市场存量,而当拍照这件事情的成本随智能手机的普及无限降低,能用手机拍出更清楚的照片成了所有手机厂商都在为之努力的难题。

让手机拍清楚,不光要靠算法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智能手机很难拍出媲美专业相机的照片,根本问题在于手机的传感器尺寸比不上专业相机,镜头无法收集更多光的信息,照片的表现能力也就没那么好。

于是就有了多帧合成算法的技术,逻辑很简单,拍一张拍不好,多拍几张,选各自拍的好的部分拼接在一起,就能解决固有短板。

而当各家厂商开始倾向于用已经成熟的相机传感器,配合不断更新的软件算法来优化拍照,成本更低且很难在用户口碑上翻车时,vivo 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在一代机型上,同时发布两个首发技术,用硬件的大幅提升配合软件的调配,希望能够让用户在拍得清楚这件事情上,实现拍摄效果的大幅提升。

X50 Pro 第一次使用了微云台技术来解决拍摄抖动问题,而 X50 Pro+ 的野心则更大,首发 GN1 传感器,用更大尺寸的传感器带来更多的镜头进光量,试图去大幅提升画质。

vivo影像技术总经理于猛表示:消费者用手机相机拍照的本质诉求是要清晰,但是这个清晰它又分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拍摄者的抖,传统可能有OIS和EIS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其实很难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再一个就是被拍者在运动,比方说小孩、宠物,或者运动拍摄球赛,这个是被拍者在运动。

而 vivo X50 Pro 的微云台可以保证拍摄者能更方便地去拍摄,不用太在意手的抖动怎么样,另外一个它可以延长曝光时间。这样就能实现照片成片率和视频稳定率的双提升。更重要的,是把抖动问题通过硬件解决很大一部分后,可以给拍摄算法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与 X50 Pro 不同,X50 Pro+ 用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主摄像头技术,但 vivo 想要实现的效果是类似的,通过前端硬件性能的大幅提升,让后端的手机拍摄算法可以处理出更好的照片。

X50 Pro+ 首发的 GN1 传感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尺寸很大,大底传感器的优势对于之前的手机摄像头传感器还是相当直观的。可以拥有更多的进光量,在比较暗的情况下,当单帧的曝光大于500毫秒以上的时候,X50 Pro+ 的成片率比 vivo 以前用 OIS 的机器成片率要高很多。同时因为 GN1 还配备了全像素双核对焦+四通道拜耳滤镜,拥有弱光环境下优于相对传统拜耳阵列的对焦性能,同样可以提升拍照成片率,避免照片模糊,消费者在拿到手机后,就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夜景模式的进步与提升。

不被技术牵着走有多重要

众所周知,技术的发展速度是相当之快的。但如果一个新产品被技术牵着走,不考虑用户体验,就很难成功。

举个例子,同样是为了拍出清晰的照片,2011 年 Lytro 推出了光场相机,想实现的效果是消费者根本不用对焦,直接拍摄一张照片,后期就能随意通过编辑功能确定焦点,选择自己想要在照片中清晰的部分突出出来。

概念很好,但现实特别骨感,为了迁就光场相机技术,Lytro光场相机的像素都没有跟上主流的水平,加上使用的传感器也较小,像素和画质都较难满足用户需求。而又因为研发成本极高,所以 Lytro 推出的消费者产品售价,一直都没能降到一个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区间。

技术向来应该是为人所用的,而用新技术去打造新产品的起点,一定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用户需求,在某项技术提升的前提下,不会影响其他产品维度的进步。

vivo影像技术总经理于猛表示:vivo 长期坚持做影像,主要是因为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渠道,70%是通过图像和视频获得的,而影像研发的多个方向,vivo 也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划定了三个用户痛点:夜景、人像和防抖。

夜景是手机摄影中特别重要的场景,也是智能手机这种设备使用的小尺寸传感器最难处理的场景。人像摄影虽然特别主观,但 vivo 认为它是积累口碑和保证满意度的一个很核心的方向,它有可能不会变成一个核心的卖点,但是 vivo 会把它作为一个底层的能力和差异化的技术来建设。

而防抖,则是最重要的痛点,因为“看清楚”和“记录清楚”这俩件事,其实是刻在人类的基因中的。

更好的拍摄硬件意味着更好的拍摄能力,更好的拍摄能力也意味着需要更专业的拍摄技能去调动能力。但专业相机的复杂参数,普通用户是很难熟练掌握的。

于是 vivo 组建了一个30人左右的摄影师团队,负责把专业的影像认知提炼出来,把原本专业相机中的专业设置抽炼出来,固化出来,交由技术团队去商用实现。方便用户用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利用更复杂的技术。

这其实只是 vivo 为了让用户“拍清楚”努力中很小的一部分。

vivo 的影像团队,在 vivo 内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团队,人才在哪个地方,vivo 就去哪个地方设置研发机构,美国的圣地亚哥,日本的东京,中国的台湾、杭州、深圳、上海 vivo 都布局了研发网络。

而这么投入的原因,在于 vivo 消费者导向的企业文化,任何研发的技术它服务的载体要回归场景,回归到用户的需求。

道客优(www.daokeyou.top)提醒:本网站转载【为了“看清楚”这三个字,人类已经努力了 700 年】文章仅为流传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凡呈此道客优的信息,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转载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对道客优转载文章有疑问,请及时联系道客优,道客优将积极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