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为在芯片上受到的“卡脖子”情况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目前在半导体芯片领域以及其他某些科技领域中都缺陷,让很多人颠覆了原本对于科学无国界的看法。
此前,更是出现了对于留学生以及其他学者关于入境的一些通知,很多留学生都被当做“被利用获取敏感信息的西方技术以及知识产权”的怀疑者,并且在这方面更是加大对于华裔科学家的xz。
想想90年代初,国内多少人想要去往国外,有一部分是对西方自由制度的向往,但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对梦想的追求和执着。
这些年,从国外传来很多华裔留学生留在西方从事工作、科学研究的消息,我们在感叹资本显示的同时也不禁反思对于人才的培养。
这几年,在对于留住人才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像华为为了人才不惜花重金设立天才少年计划,并且在这段时间以来对优质大学不断进行拜访,就是为了可以在半导体行业中留住更多的人才。
或许是由于华为芯片的连锁反应,很多原本在西方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的科学家们都纷纷回国。例如:唯一得“图灵奖”的姚期智加盟清华大学;邓巍巍去南方科技大学任教;单分子酶学的奠基人谢晓亮,抛下一句“无论国籍,我心向祖国”,回到北大,投身科研。
最近在清华大学的一则《拟聘新进人员公示名单》中显示,曾在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职的朱松纯教授将回国入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职务为科研系列教授。
也许你不了解他是谁,但在AI智能领域中肯定会有人将其称为AI学者中的大拿,他在西方留学和任教期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多达300多篇,3次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最高奖项“马尔奖”。这样的履历和成绩让人相信他的回国将会使国内AI领域迎来新的突破。
而当问到为什么回国时,朱松纯教授道:30年前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为了追求人工智能的梦想,赴美求学;30年后,选择回国同样还是因为同一个梦想,回来只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一统理论框架在中国“圆梦”。
回中国“圆梦”!多么浪漫而又充满激情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