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们从未如此焦虑。
焦虑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淡定到极致,彻底放弃治疗那种,另一种更有迷惑性,看上去十分努力,但都是瞎折腾。
在我看来,把智能手机搞出折叠形态,就属于瞎折腾。
「失败者」折叠,卷土重来
折叠手机在手机厂商的推动下,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一共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折叠形态。
第一种,横向内折叠。
横向内折叠的代表就是三星的 Galaxy X Fold 2,通过把屏幕放在折叠角度内侧,左右水平折叠合上,Fold 2 成功把一块 7.6 英寸屏幕做到 6.2 英寸左右的机身内,合上时可以使用另一块 6.2 英寸的外屏。
第二种,横向外折叠。
横向外折叠的代表是华为的 Mate Xs,通过把屏幕放在折叠角度外侧,左右水平折叠合上,成功把一块 8 英寸屏幕做到 6.5 英寸左右的机身外,无论开合,其实使用的都是一块屏幕。
第三种,竖向内折叠。
目前,三星和摩托罗拉都在尝试竖向内折叠手机,把一块较长的屏幕竖着上下折叠合在一起,外侧搭载一块小屏幕显示重要信息。
第四种,双屏折叠。
最近比较火的就是 Surface Duo,两块独立屏幕向内侧相互折叠,好处是不用担心屏幕因折叠产生折痕等问题。
实际上,在功能机和塞班时代,折叠就是手机重要的形态之一,例如当年风靡一时的 Moto RAZAR、夏普 SH9110、LG KF350 等,因其便携、外形独特等优点,成为不少用户的首选。
不过,折叠手机终究还是败给了搭载直板屏幕的智能手机,被打上了「失败者」的标签。
市场天花板已到
手机厂商时隔十多年重新走上折叠这条「歪门邪道」,根源在于智能手机经过近十年发展,基本到了市场天花板。
据 Counterpoint 公布的数据,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跌至 2.95 亿部,而 2019 年第一季度,这个数据是 3.41 亿部,仅一年时间,降幅超过 13%,环比 2019 年第四季度的 4.80 亿台,下滑高达 28%。
▲ 2020 年第一季度手机市场相关数据. 图片来自:Counterpoint
不仅如此,市场还出现了马太效应和局部分化表现。
从市场份额来看,把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厂商的份额加起来,2018 年第二季度前十的总份额是 76%,2020 年第一季度达到了 83%,增长 6 个百分点,涨幅接近 8%,手机市场竞争已成「大佬们的游戏」。
▲ 中国市场前五总份额高达 95%. 图片来自:Counterpoint
局部市场的分化也很微妙,按之前的规律,手机厂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和他们在各个地区的份额排名相差不大,但如今两个数值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而且同一厂商在不同市场的份额也有着不小的差距。
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市场为例:
三星的世界市场份额在 20% 左右,在中国市场份额已只有 1% 左右。
华为的世界市场份额为 17%,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华为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 46%。
小米的世界市场份额为 10%,在中国市场份额为 9%,而在印度市场达到了 30%。
以上数据表明,从世界范围来看,基础设施能支撑大规模智能手机运行的市场已被抢占一空,仅剩局部市场还存在少量增量或扩张的可能,在比较成熟的市场提升份额,不能再像几年前一样靠铺货狂飙猛进,只能「抢别人的蛋糕」。
因此,手机厂商的竞争进入存量时代,抢夺「换机用户」是比较有效的策略。如今,保持份额微涨或不跌,已是值得手机厂商庆祝的事情,因为微涨或不跌,就代表着竞争对手在「失血」。
技术也到天花板
百倍变焦,百瓦快充,多几个摄像头,超大电池,120 刷新率,2K 分辨率,屏下摄像头等等,不否认这些技术把手机的体验再推上了一个台阶,不过再往前走,技术提升的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相同研发成本带来的体验提升幅度越来越小。
就好比当年从诺基亚的分辨率低触控差的屏幕换成 iPhone 4 的 Retina 多点触控屏,用户的体验提升可以用「炸裂」来形容。但从 Retina 升级到 2K,很多人也不会觉得有多么「惊艳」了。
▲ 功能机时代粗糙的分辨率
还有,CPU 的制作工艺从几十纳米提升到 12 纳米,10 纳米,7 纳米,5 纳米,未来还可能进入 3 纳米甚至 1 纳米时代,1 纳米之后,怎么办?
对于手机来讲,用户的核心需求有几点:通讯、记录、娱乐、生产和储存,这也是不少手机厂商加强手机信号、提升拍照水平、增强娱乐功能、增加生产力软硬件适配和提升手机容量的原因,可是这条路追究会走到头,好比为了提升拍照体验,现在已有 5 摄手机,那么摄像头变成 6 个 7 个甚至 10 个时,真的会带来跨越式的提升吗?
一定有提升,但用户的感知越来越不明显,持有一部四摄旗舰手机的用户,很难掏钱买 8 摄手机,必须要有全新形态的东西给用户刺激感。120 刷新率提升到 240,真的还「肉眼可见」吗?
▲ 屏幕折叠技术成熟且可感知性强. 图片来自:engadget
屏幕弯曲技术的突破,让手机厂商看到了希望,说实话,现在有且只有屏幕折叠技术可选,可大规模商用,这就是手机厂商选择做折叠屏手机的原因。折叠屏手机用户看得见摸得着,从来没体验过的新形态产品,比再多一个摄像头的手机吸引力大多了。
在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最新一代 iPhone 和折叠屏 iPhone 谁更能抢用户?明显是后者。
十多年前,折叠怎么败了?
回到十多年前,折叠手机也算风光一时无两,各大明星还专门为折叠手机代言。即使到了 2015 年,知名歌手 Adele 在歌曲《Hello》MV 中使用了一部老旧的折叠手机,这种行为被众多歌迷当成有品位的象征。
但为什么折叠手机会崩塌式地败给直板手机?要知道,之前折叠手机和直板手机是和谐共存的状态,谁也没有能绝对碾压谁。
我们再来回顾前文的一句话:对于手机来讲,用户的核心需求有几点:通讯、记录、娱乐、生产和储存。
当年功能手机遇到了和如今智能手机一样的困境,发展到天花板,用户想要跨越式提升体验,折叠手机想在这几点核心需求上跨越式提升已成为不可能的事情,而搭载智能系统的大屏幕直板手机可以做到。
虽然都是都叫手机,但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完全可以看做两个不同的事物。
▲ 外形高度相似,时代完全不同. 图片来自:THE VERGE
例如通讯,从点对点,到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均可(微信),从文字和声音变成了图片和视频,应用、图片和视频,都需要大屏幕去承载。
例如记录,摄像头像素从 200 万 跃升到上千万,照片从朦胧美到高清,背后是大屏直板手机砍掉键盘给零部件(尤其是 CPU)腾出更多空间贡献的,因为智能系统需要更「重」的零件去驱动,首先就是要给电池腾空间。
按照当时的机械折叠技术,用折叠形态去承载这些创新会浪费大量的机身空间,屏幕也没有突破折叠这道技术屏障,本质上是因为这种形态的手机无法满足用户的跨越式体验提升需求,所以折叠手机被淘汰是必然的事情。
现在,智能手机同样快要碰到天花板,灵魂拷问再次出现:用户希望跨越式提升通讯、记录、娱乐、生产和储存的体验,是把屏幕折叠起来就可以实现的吗?
不是。
折叠一下,或许拍照和视频通话方便了一点,其实还是 CPU 驱动的智能系统在拍照和视频通话。
把娱乐影音 app 适配到折叠屏上,能带来全新的颠覆性的观影体验吗?体验过的人应该也懂,新鲜劲过后,谈不上多么惊艳。
▲ 新奇,但没有突破性提升
生产更不用说了,便携轻办公还可以说说,真正重生产的时候,还是要 PC 和笔记本。
存储这一项最不起眼,物理存储空间可以扩容解决,云端存储可以上传下载,能提升体验的,更多还是要看网络通讯制式的革新,大容量存储和 5G 并不是只有折叠手机才可以做。
可以这样说,当用户真的开始思考时,那些精心包装过的折叠屏手机营销,就如同无声黑白电影一样寡淡如水。
正确的希望,错误的寄托
我始终坚信三件事:
第一,通讯、记录、娱乐、生产和储存方面的跨越式提升,一定是新形态的产品去完成的。手机,走到头了。新老形态产品交替还需要一段过程,还会出现手机暂时压过新形态产品一头的反复。
第二,用折叠屏手机去抢存量用户,会有短暂的效果,不过手机厂商不能抱太大希望,道理很简单,你做,别人也可以做。在手机行业,后做者比先做者做得更好的案例很常见。不过对于没有引领行业实力的手机厂商来说,只能跟进,否则就会掉队。
第三,手机在创新方面的努力,例如最近的屏幕折叠技术,即使不会有效延续手机这一形态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一定可以对新形态产品有莫大的帮助,就像为了航天发明的冷冻脱水蔬菜技术一样,普惠所有人,所有行业。
把正确的希望寄托在错误的事物上,一直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驱动力之一,方向可能有对错,资源适配也可能有对错,但这种精神绝无对错,并且值得鼓励。
三流方案策划者,二流出镜主持人,一流败家浪荡侠